【審計報告】環保署監察環境自然保育基金被批嘆慢板 有個案獲批基金逾6年仍未動工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4/17 13:01

最後更新: 2019/11/26 17:15

分享:

分享:

環保署監察環境自然保育基金被批嘆慢板,有個案獲批基金逾6年仍未動工。(資料圖片)

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於1994年8月開始運作,資助本地非牟利機構進行與環境和自然保育有關的教育、研究和其他項目及活動,,環保署指,環保基金角色是透過提供資助,支持可配合政府施政重點的計劃和活動,並有需要調整其資助範疇的優先次序,因此資助項目為期不宜逾3年。

但審計報告發現,環保署在監察被資助者方面有改善空間,不論是獲資助的項目開展日期,完成日期及帳目結算的日期,均有時間過長問題。

審計署發現,截至2018年9月,有99個獲批的環保基金資助項目仍未展開,有99宗是基金已獲批但仍未開展,當中有15宗是已獲批逾年,但仍未開展,均為涉及安裝設施或裝置的環保教育和社區參與項目,有6宗更是已獲批6年或以上。

同期亦有607個獲批資助項目已展開但尚未完成,當中有47%已展開超過4年,有145宗更是開展已6年至11年仍未完成。

而在完成帳目方面,同期有303個已完成的環保基金資助項目的項目帳目仍未結算,當中61%已完成逾年,有10宗已完成6年或以上。

有個案是環保署在2011年5月以書面獲批資,根據當時資助條件,如項目在獲批資助後的1年內仍未展開,而獲沒有合理解釋,審批小組可暫停或終止發放資助。而環保署在2016年1月得悉獲資助學校依然未有展開綠化天台工程,中間環保署曾獲學校曾4度解釋未開展理由,最後一次解釋在2013年11月,環保署表示,該署曾在2017年11月兩度聯絡學校詢問最新情況,但對方沒有回應,直至審計署在本年1月15日要求環保署提供該項目的個案檔案作審查之用,環保署才在2019年1月18日才獲學校發出電郵指項目已撒回,令有關撥款被不必要鎖住多年。

另有個案是,有資助機構在2010年5月獲批100萬元進行減廢項目,並在2013年8月交完成報告書,並要求發放最後一期款項,環保署在2014年11月以口頭通知機構個案正在處理後,再沒有任何回應,直至環保署於收到機構完成報告書後 2.8年,突然要求機構作出澄清和提供額外資料,以供進一步處理項目的帳目結算工作。結果,於環保署收到完成報告書後約 4 年,項目才獲確認已經完成,而最後一期款項才發放獲資助機構,因此,未用承擔撥款,約 8.7萬元被鎖住約4年無法釋放以資助其他項目。

審計署認為,環境局及環保署需要密切監察環保基金資助項目的展開,並採取措施以確保項目的展開沒有不必要的延遲,特別是涉及安裝設施/裝置的環保教育和社區參與項目,迅速採取行動處理項目帳目結算工作。